【作者自述·聊斋有声专辑主创手记】 ——以声为墨,写一封给红尘的“妖鬼情书” 大家好,我是青丘夜语,一个痴迷于《聊斋志异》的声音旅人。三年前,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触摸到泛黄的《聊斋》手稿复刻本。纸页间浮动的墨香与裂痕,仿佛是蒲松龄跨越三百年的叹息。他曾写道:“知我者,其在青林黑塞间乎?”那一刻,我下定决心,重新认识那些从小让我又怕又爱的鬼怪故事,用声音重现那个鬼影幢幢却人心炽热的世界。 “世人只见妖鬼皮,不见皮囊下的人心。” 我曾以为《聊斋》只是猎奇的鬼怪故事。后来才明白,鬼魅有时比人类更懂得情义两难的珍贵。蒲松龄在科举失意中写下这些故事,每一只狐妖、每一缕幽魂,都是他对现实的隐喻与反抗。他写的是鬼,剖的是人,用一生写尽民间疾苦与渴望。 邀你共赴“聊斋夜话” 每周五晚,我将更新一部聊斋故事,每部大约半小时。戴上耳机,闭眼聆听 ——人鬼殊途的泪,妖心炽热的情,比人间更赤裸的人性真相。 我诚挚邀请你: 1️⃣ 点击关注:让我知道,这世间还有人愿听“鬼话”; 2️⃣ 随手转发:给深夜失眠的朋友,送一段比现实更温暖的妖鬼传奇; 3️⃣ 留下评论:告诉我你心中的“聊斋意难平”,或许下个故事就是你的执念所化。 “最后一句真心话” 有人问我:“做冷门的文言有声书,图什么?” 我想起蒲松龄71岁才成为贡生,手稿直到死后50年才刊行。如今,他的后人仍在用抄写、俚曲甚至流行音乐传承这份孤愤。 “妖鬼会老去,人心却永远需要被照亮。” 愿我的声音成为那盏引魂灯,带你穿过现世的荒诞,在蒲松龄的幽冥江湖里—— 听痴嗔,见众生,找回被遗忘的赤诚。 点击头像关注青丘夜语,子夜时分,我们兰若寺不见不散。 欢迎订阅!每周更新,精彩不断! ٩(˘◡˘)۶
青丘夜语@喜马拉雅FM
Sign up to track rankings and reviews from Spotify, Apple Podcasts and more.